歷史沿革與回顧
歷史沿革
本處之創立緣於桃園大圳之建設,民國5年桃園大圳興工建築,在大漢溪上游石門地方取水經20公里之導水路及25公里之幹線引水灌溉桃園台地上22,000公頃之農地,使原為亢旱缺水之台地變為二期作之種稻良田,桃園大圳最大引水量為16.70秒立方公尺,於民國13年5月26日通水。
民國8年,為了協助農民修建桃園大圳灌溉系統中的貯水池及給水路工程,於是成立了公共埤圳桃園大圳組合,為本處之肇創。桃園大圳組合完成了桃園大圳灌溉系統中的132座河水堰、231個貯水池,總面積達2,218公頃,總蓄水量6,600萬立方公尺,以及完成846.5公里之給水路,所有的工程於民國17年全部完成。
- 民國19年依據台灣水利組合令改組為桃園水利組合。
- 民國34年再改組為桃園農田水利協會。
- 民國37年改組為桃園水利委員會。
- 民國39年更名為桃園大圳水利委員會。
- 民國45年合併大溪水利委員會及湖口水利管理處改組為台灣省桃園農田水利會。
- 民國59年合併新海農田水利會,仍沿用台灣省桃園農田水利會名稱,合併後灌溉面積達34,568公頃。
- 由於都市及工業發展,使得農田面積日趨減少,民國106年灌溉面積為22,677公頃。
- 民國109年10月1日改制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
- 民國112年8月1日配合農業部組改更名為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迄今。
本處文物、史料、檔案典藏成果
桃園管理處自桃園大圳建設以來,即持續修建、維護桃園大圳灌溉系統中貯水池及灌排水路工程,並蒐集灌溉工程與灌溉管理等史料,在過去累積的經驗基礎下,與時俱進並不斷的發展與提升,自110年起開始整理清查水利會時期文獻資料,將值得紀錄與保存的檔案、非公文檔案及文物,以多元形式典藏及展示,保存前人智慧與經驗,提供民眾瞭解、加值、應用。
本處將水利會時期公文、照片、設計圖檔及書籍等非公文檔案及歷年來重大事件回溯立案編目建檔納入檔案庫房保管範圍,迄今保管的公文檔案檔案已逾44萬件。
這些珍貴的歷史檔案資料,本處將持續透過清查、整理、修復、建檔及E化掃描,未來將更便利民眾申請檔案應用,民眾可藉由這些歷史文檔見證本處百年來的風華與蛻變。
未來民眾想更進一步探索、瞭解早期農田水利設施及建設的相關圖資,可從本專網及本處各項檔案展以及書冊窺其一二。
歡迎民眾洽本處申請檔案應用喔!